萬斤蔬菜免費送
往年1元多一斤的菜,今年3角一斤都沒人要。幾日前,安陽菜農(nóng)王紅本拉了一萬多斤蔬菜,連夜開車從滑縣趕到鄭州,在鄭州市四月天小區(qū)免費將菜全部發(fā)放給市民。這種好事兒,沒碰上的確可惜。每人一大捆韭菜,還有生菜,拿到菜的市民都滿心歡喜,有人執(zhí)意要給錢表達自己的心意。“種菜那么不易,不能讓他賠得太多。”市民王女士說。在他們的要求下,物業(yè)工作人員臨時找來了一個紙箱子作為愛心箱,讓領(lǐng)菜的市民自己投錢。1元、5元、10元,雖不多,但都是心意,見此情景,王紅本露出了笑容。
據(jù)悉,發(fā)完這一萬多斤的免費菜后,王紅本家里還有將近10萬斤的蔬菜沒有送出去。不過,也有市民說,即使吃到了免費菜,心里也不舒服:“明知道菜農(nóng)不易,怎么能占他的便宜?”想吃免費菜,又不想內(nèi)心不安,市民這種“貪婪”的背后,是對王紅本蔬菜滯銷、掙錢不易的同情。
往年1元多一斤的菜,今年3角一斤都沒人要。在滑縣農(nóng)村土生土長的王紅本,最見不得的就是浪費,他寧可自己掏路費,自己雇人把菜收了送人,也不忍看到菜爛地里沒人吃。見到自己的菜如此快地送了出去,王紅本高興之余,內(nèi)心也有些酸楚。“往年1元多一斤的菜供不應求,今年3角一斤都沒人要。”蔬菜價格巨大的落差,讓他很難接受。
在這一季種植的蔬菜中,33歲的王紅本算了一筆賬,每送出去一萬斤菜,算上人工和路費,他都要賠進去1萬元。而承包的十余畝地里,還長著萬余斤韭菜。
“播種和收菜的時候,為了搶時間,經(jīng)常一天一夜不合眼,實在困得不行就在大棚里打個盹。”說起這些累,王紅本覺得不算啥,當初圖的是收獲。而今,他卻只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免費讓別人享受,他說:“這茬菜該收割了,再不收割耽誤下茬菜的生長。”
企業(yè)收購萬斤韭菜免費送市民,華豐燈飾界總經(jīng)理楊軍看到《河南商報》的報道后致電商報,表示一定要聯(lián)系上王紅本,收購一批韭菜,免費發(fā)放給市民。
而此時,華豐燈飾界五一期間的營銷方案早已制訂好,得知此事后,又專門壓縮了其他費用,特撥資金收購菜農(nóng)的菜。“第一批先收購1萬斤,后期如果還有需要,我們還會買。”楊軍說,這次收購1萬斤韭菜,讓市民免費領(lǐng)取。在楊軍看來,這是華豐燈飾界在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責任心。